工农兵学员和77、78、79、80……级大学生的不同和区别
昨天和一位老同学聊天聊到此话题,再加上工农兵学员和77、78、79、80级已基本退休,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于是把它梳理总结一下。
1966年“文革”开始,大学停止招生。1968年7月21日毛为《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一文所写的编者按,刊载于7月22日的《人民日报》。内容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此后,为落实毛的最高指示,1970年大学重新开始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没有入学选拔文化考试。后来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到1977年恢复高考前,全国高等院校共招收了94万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大学生”。
那么。这七届大学生和1977年恢复高考后招收的大学生有什不同差别呢?
第一,叫法不同。当时官宣的正式叫法、文件上的正式说法是“工农兵学员”,七七级以后是大学生;如果你只考上了大专,则是大专生。而当时在大专读书的工农兵学员仍然叫工农兵学。当时在中专读书的工农兵学员也叫工农兵学员。
第二,学历学位不同。90年代国家最后做出决定,工农兵学员中当时在大学读书的视同本科生,在大专读书的视同大专生,在中专读书的视同中专生。
第三,学制不同,现在的大学一般四年,也有五年的。大专一般三年。当时的工农兵学员学制一般是三年。
第四,没有学位。1977年恢复高考后,1981年-1982年陆续毕业,国家实行了学位制度。故从此绝大多数大学本科生获得了学士学位,少数犯过错误的,学业太差的,有病辍学的等,没有学位。但工农兵学员不补授学位。
第五,分配不同。77级以来是全省78级以来是全国统一招生,统一分配,重新就业。但工农兵学员一般是哪里来回哪里去。因为毛的指示说“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所以民间传为哪来哪去。
第六,入学时的文化基础大不同。工农兵学员中有少数是高中毕业的,一部分是高中肄业的,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的,小部分是初中肄业的,还有少数是小学毕业生。而七七级开始,统统都是高中毕业的,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才可能考上大学。
第七,以上因素叠加,导致工农兵学员中涌现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家极少,甚至没有(以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标准),即便有那也是后来考了研究生、甚至出国留过学。而从77级开始普通大学生中涌现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家很多。涌现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家也较多。涌现的文学艺术家也较多。但工农兵学员中涌现了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家(一般也考过研受到了正规教育)。因为这些家适合自学。工农兵学员中还涌现了一些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以担任副部省级领导职务为标准)。因为工农兵学员来自基层工农商学兵,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工农兵学员中也涌现了一些文学艺术家。因为这些是需要天赋和细胞的。
第八,本世纪以来,由于扩招和高等教育普及,虽通过高考读上高校的大专生,总体上还是比不上工农兵学员。因为工农兵学员毕竟很少,能被推荐上来也有某些方面的优长。本世纪以来的大专生,似乎不可能涌现出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家、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了。但可以涌现一些高级技师、高级职员、高级管理员等。
以上就是我对工农兵学员和77、78、79、80……级大学生的不同和区别的梳理总结。欢迎更知情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