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进行新旧大陆比较的宏观历史专著,彼德·沃森的《大分离,新旧大陆的命运》(续一 )
2024-10-14 23:02:19
  • 0
  • 0
  • 0

        彼德·沃森认为,《创世纪》及其记载的“人的堕落”,实际上记录了人类在1.2万年前至1万年前取得的一个巨大突破——认识到性教育怀孕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正是动物驯养比植物驯养晚了近千年的原因。因为人们直到那时才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第135页。我觉得,饲养动物肯定比栽培植物技术复杂一些,动物本身也比植物复杂得多,属于比较高级的生命物体。从这个角度观之,说饲养晚于种植似乎也顺理成章。

       《大分离》说,全世界有148种大型食草动物或杂食性动物可供驯化。其中72种在欧亚大陆,其中13种为人类所驯养;51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但无一被驯养;24种在美洲,其中只有美洲驼、羊驼被驯养;还有一种在澳大利亚,至今仍是野生。第140页。作者若能把这148种动物,被驯养的15种均列表出来就好了。澳大利亚的那种,难道是指袋鼠?说实话,袋鼠的确可能被驯养。澳洲野狗也是。彼德·沃森还考出,码主要栖息于从乌克兰到蒙古的大草原地带。它最先被第聂伯河中游的定居的畜牧部落驯化。第141页。那里不是东斯拉夫人吗,后来形成了基辅罗斯公国。那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东斯拉夫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家园。我是第一次看到把马驯养的时间(4500年前)和地区说得这么精准。

         我们一直知道,澳洲大陆比美洲大陆更落后。在前库克时代,澳洲大陆没有农牧业。而《大分离》明确说,西方人来之前夕,澳洲大陆有30万土人,但没有一种驯化植物(更没有一种驯化动物,因为驯养动物比栽培植物晚)。第178页。

         玉米是美洲最重要的作物,其用途自然是食用,是粮食。但该书说,在大多数地区,玉米初期的主要用途是被做成啤酒,用于宗教仪式。酿造奇查酒。第182页。185页。这样还是食用,但成了简接食用了。我认为不靠谱。栽培玉米以来果实肯定主要用于吃食、吃饭,其次才是酿啤酒。该书还说,烟草燃烧缓慢的属性可能是促使人们食用烟草最重要的因素,印第安人最初使用卷烟可能是为了保存火种。第217页。这样的论述前所未闻。

        该书说,印第安人各部族一般不杀鹿吃鹿,存在着鹿崇拜。第204页。这是为什么。但我认为,即便如此,也应该是原来要吃要杀,形成初期奴隶制早期国家后,才不杀不吃。

        该书转述,在前哥伦布时代,在可可产区,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和洪都拉斯,可可豆壳用作货币:100颗可可豆可换肥一只大的母火鸡,获一只野兔,或一个奴隶,4颗可换一只大蝾螈,8-10颗可光顾妓院一次。16世纪美洲大概种植了150万棵可可树。第220-222页。以前我也接触过可可豆的换法,这次列出了这么多。再次说明美洲部分地区已进入早期奴隶制,而且奴隶很便宜。蝾螈是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两栖类动物。蝾螈身体丰满,呈圆筒形,与爬行类的蜥蜴很像。印第安人买它捕捉它显然为了吃食。

        传统看法认为,古埃及金字塔安葬的法老的木乃伊,这是最早的干尸。但《大分离》指出,智利的新克罗人的将尸体做成木乃伊的习俗比古埃及的木乃伊还要早2000年。而且他们最早制作的木乃伊似乎是婴儿。认为,新克罗人作为一个海洋民族,采纳了渔民的法则——将小鱼扔回海里,让它们获得第二次生存机会,长得更大。这就是率先最初把婴儿遗体做成木乃伊要达到的目的。第246-247页,250页。这就突破了我们的认知。

       传统的说法,考古学将人类的年代按石器时代、铜(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顺序排列。但彼德·沃森指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物质是铁,时间大约是30万年前,因为考古发现人类那时喜欢用赭石作装饰。赤铁矿特别受欢迎,因为它的颜色是红色,而红色是鲜血和生命的颜色。第272页。不过我认为,用于生产、包括原始农业、原始饲养业、原始捕鱼业等,最早使用的金属工具仍是铜器。就加热加工和冶炼来说,最早的还是铜器、金器、银器,然后才是青铜器,然后才是铁器。

        《大分离》说,公元前7000年,也就是距今9000年前,北欧亚北极地区的渔猎部落已开始使用狗拉雪橇。马拉战车作战盛行于公元前1700至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5世纪前中期,在美吉多战役中,埃及法老部署的马车多达1000辆;在公元前14世纪的卡叠什战役中,据说赫梯国王部署了3500辆马车。第276页。但在中国,秦统一后,特别是入汉之后马拉战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汉匈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双方都没有怎么使用马拉战车。而是大量使用骑兵,一般一人骑一马进行战斗。

        《大分离》说,畜牧业的三大产品是(而且仍然是)牛奶、肉和血。这种经济组合和出现意义重大,它将食物生产扩展到其他农业形式无法开展的边远地带。而且,人们饲养动物最初是为了获取它们的奶和血,为了获取肉而饲养动物是后来出现的。第284-285页。笔者对此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人们饲养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自然是要获取它们的肉、奶等食品。要血干什么,难道把它杀了获得血食用。在宰杀家畜家禽的时候,自然要获得血,但那是很次要的。似乎不可能平时饲养动物时放血或抽血。如同在饲养时挤羊奶牛奶骆驼奶等。人们饲养动物还主要是为了剪毛搞毛纺织,比如绵羊。所以可以这样表述,人们饲养哺乳动物主要是为了获取肉、皮、奶、毛等。不宜说主要是要获得血。

        彼德·沃森指出,全世界饲养的牛都来源于一个野生物种——原牛(Aurochs)。这种动物身高两米,身长3米,比现代家牛大得多。第285页。据笔者查阅,由于人类捕杀,最后的原牛于1627年灭绝于波兰森林。《大分离》又说,近东地区、印度河流域、撒哈拉东南部可能是牛的早期驯养地,不过他们迅速成为各地的财富来源。第286页。又指出,最初,公牛通过绳子牵引犁,而绳子就套在它们最明显的特征牛角上;但公元前3000年牛轭发明出来后,牛轭被套在更强壮的牛的肩膀上。第287页。p.291。印度南部摩亨佐—达罗(今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中游,4000多年前)宽阔的街道证明这里使用牛车。这里也发现了牛车陶土模型。第287页。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