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材质(载体)和读书方式的演进
2023-12-08 20:04:41
  • 0
  • 0
  • 0


           在讨论上述问题时,首先要界定几个概念。第一,何为书。《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成本的著作:例如,读书;著书。《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例如,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等。第二,何为读书。《现汉》的解释是,1、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2、指学习功课;3、指上学。这里,第一义项完全吻合本文标题中的“读书”。

         明确了以上的基本概念,就可以讨论以下的内容了。

        最早的成册成本的书可追溯到上古时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文书,埃及的像形文字纸草书,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印度的印章文字比较零星,似乎还没有成册成书。中国的甲骨卜辞也有相当规模了,也可以说成册成书了。距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后来又有铜器铭文,若干铜器铭文若内容上前后衔接,也可以构成一种铜器铭文书。有了书,就有人来编书,也有人来读书。读书的人是大大多于编书之人的。到了中古时代,西方的书的材质渐渐演变进步为鹿皮、羊皮,也就有了动物皮书。中国演变进步为竹简、丝帛,也就有了竹简书、丝帛书。印度出现了贝叶经、树皮经这类材质的书。

        通常认为,东汉蔡伦造纸,于是中国首先出现传统意义上的书,即在纸张上写字而成的书。后来唐朝以来进步为雕版印刷再装订的书。这就是很正规的书了,中国人的读书一般就是指读这种线装刻本的书。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推广开来。西方人的读书read book or reading 仍然指读那些动物皮书、植物叶皮书。所以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其中两项都与读书直接密切结合融合。唐朝高仙芝军8世纪中叶在中亚怛罗斯(今哈萨克境内江布尔州)兵败于大食(阿拉伯)后,一批唐军和随军工匠被俘,造纸术就辗转传到西方去了。到15世纪中叶,西方古登堡独立发明活字印刷术,于是西方才很快放弃了手抄动物皮书、树叶树皮书、纸草书、不排除其中也有少量的手抄纸质本书(因早已有了纸)。西方这才有了近代意义上的书和读书。

         18世纪下半叶西方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机器蒸汽机动力取代了传统的人力、畜力、风力、水力,于是劳动生产率成倍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降,西方势力和影响大规模涌入中国,西式造纸术和印刷术也大规模传入中国。所以,中国除了传统的线装刻本书,也出现了西式的各种印刷装订书。比较有点影响的就有水印书、石印书、油印书、铅印书。油印书(包括讲义、小报等)在“文革”时代还特别流行。当然,占绝对主体地位的还是铅印书。与此同时,手抄书也在很小的范围内存在,在特殊时期还有点回潮和流行,比如说“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计算机排版激光打印新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现在铅印书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图书馆里还存在着大量的铅印书供人们阅读,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从有了书,人们阅读时都是要么放在书桌上读,要么捧在手上读,眼睛盯着具体的书页,有了纸后便是盯着纸张上的文字或图画。即便是用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印出来的书也莫不如此。自然,如果把读书的范围扩大一些,界定放宽一些,适应科技的发展,听收音机的广播也勉强算得上读书。比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在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就长期开了一个节目,长篇小说联播,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时。坚持听下来的人也算通读了某部著名长篇小说(这部书)。又比如上个世纪七八九十年代还流行电视大学。电大生和自学生们收看电视,电视上也要出现各种板书、字幕,故也勉强算得上在读书。

        但上个世纪末以来,即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读书的形式出现了一个重大发展和变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数字网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网站。网站上发布的文章,有些很长。你若看了几篇连载文章,那也等于读了一本小书。进入本世纪以来,网络更加发达,网络上的新闻很多,文章也很多。还有一些书也电子数字化了,你可以在电脑上阅读。同时流行的还有平板电脑,也可以“看书”。近十几年来,智能手机出现流行起来。与之相适应,微信公众号也流行起来,最近我自己也开办了一个公众号。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有的很长。你若连看几篇,那也相当于读了一本小书。

        那么这种看电脑屏幕的读书、看平板电脑的读书,看手机屏幕的读书,与两千年来捧着纸质本的读书,就很有不同了。因为书的材质或载体不再是纸张了,你的眼睛也不在盯着纸张书页了,而是盯着电脑屏幕、或平板屏幕、或手机屏幕。这就是一种全新的读书模式或形式了。

        那么,这种新的读书和传统的读书孰优孰劣各有哪些优缺点呢。我认为各有千秋长短。读电子屏幕的书可以给朋友转发推荐,可以在自己的新媒体转发。如果特别需要也可以下载打印装订出来,成为纸质本书。但它们不能打勾、折叠、夹纸条、写批注、复印等。读纸质本书虽有上述优点,但不能转发给朋友,也不能在自己的新媒体上转发,比如个人博客、微博、公众号等。所以,这两大种类的书各有优缺点,我认为可以互补互助。所以,这两大种类的书将长期并存和竞争下去。当然,目前电子数字化的读书越来越流行,纸质本书有点颓势。不过我认为纸质本书和读纸质本书将长期延续下去,不会像甲骨卜辞书、铜器铭文书、竹简书、丝帛书那样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读纸质本书除前面所述之外还有一些很大的特点有点,即在大白天读纸质本书不需要开电灯不耗电;读纸质本书节约眼睛目力不宜疲劳;读纸质本书进行清样稿的校对比校对电子版清样稿方便得多。

       综上所述,读书的这两种模式或形式(看纸页和看屏幕)必将长期共存下去,互补互助互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